收藏本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科普 >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 正文

有效识别“哈喇味”,科学认识“酸价”

发布时间:2018-08-10 16:44

“哈喇味“是一种气味,家里的油、点心等食物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就是“哈喇味”。哈喇味是油脂在氧气、日光、水分、温度的作用下,发生氧化、酸败产生的异味。因此,含油高的食物若储存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哈喇味。

简介

    “哈喇味”,即酸价超标,原为满族语清朝时期被汉语所接受并运用。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也是衡量脂肪质量的重要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酸价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所谓酸价超标就是百姓常说的出现“哈喇”味。为了保障油脂的品质和食用安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标准中规定了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的限量。色拉油卫生标准规定:酸价要小于或等于0.3。含油脂较多的油类、糕点、鱼肉类的干腌制品、核桃、花生、瓜子等食物都很容易产生哈喇味。这是因为哈喇味是由油脂变质产生的。含油脂的食物若贮存时间太长,在日光、空气、水及温度的作用下,就会被氧化分解、酸败,从而产生异味。

危害

    有哈喇味的食物不仅难闻、难吃,吃了有哈喇味的食物会摄入大量油脂变质产生的氧化自由基,以致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据日本媒体报道,一家快餐店曾出现过集体中毒事件,原因就是人们吃了有哈喇味的油炸食物。吃了有哈喇味的食品,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食用还可能诱发消化道溃疡、脂肪肝等病。此外,油脂变质时产生的过氧化脂自由基还会破坏人体内的酶类,使人体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健忘等。

     科学研究发现,食用有哈喇味的食物还可以诱发癌症,美国研究人员曾用出现酸败的食用油喂养动物,结果这些动物不仅出现了消化道肿瘤,还产生了严重的肝脏病变。分析发现,酸败的食物中会产生一种叫丙二醛的致癌物质,该物质会破坏正常细胞,使之衰老、癌变。

    有哈喇味的食物,不论直接吃还是烹调再加工后吃,都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损害食用者的健康。因此,一旦食物出现哈喇味儿,就果断扔掉,别怕浪费。有人会讲,过去穷的时候,那些美味的油炸食品和坚果等即使坏了,有哈喇味儿,人们也不舍得丢掉,会坚持吃完,也没听说有多大危害。

    其实,那个年代人们肝癌等疾病高发和这些饮食习惯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当然也包括吃一些霉变的食物,如被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特别是玉米、花生等。

    对已经出现哈喇味儿的食品,有些不良商家会用香精、色素重新加工,制成奶香、抹茶、五香等各种口味,将哈喇味儿完全掩盖掉。

如何预防

    第一,花生瓜子等坚果。坚果油脂含量很高,其中又以花生瓜子最高,因此也最容易变哈喇。此外,人们很容易一次买很多坚果,吃得又比较慢,常会放置很长时间,这也是食物易产生哈喇味的原因。

    对策:首先,要购买真空或独立小包装的。其次,保存时,要密封以减少其和空气、水分的接触。已经开袋的坚果,要用密封袋、保鲜盒保存或用密封夹封口保存。此外,密封还能避免坚果受潮,预防微生物滋生,并保持其酥脆的口感。

    第二,食用油。虽然有保质期,但油一旦打开,就很容易变质,产生哈喇味。

    对策:尽量买小包装的油,在1—2个月内吃完,别超过3个月。植物油最好储存在避光、低温处。不要把用过的油倒回油壶,否则油中掺入的杂质会加速油的氧化,使其变质。

    第三,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同样含脂肪很高,又因食物中水分也较多,因此也很容易变哈喇。

    对策:家中多用菜油、花生油来煎炸食品,没吃完的最好放冰箱冷藏,但最多也就只能放两三天。

建议

    不购买小作坊生产的油,自榨不等于安全。食用油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要求很高,作坊式的生产提纯很难达到要求,更多的杂质也会增加脂肪酸败、产生哈喇味儿的可能性。

    建议购买小袋分装的坚果,尽量挑选原味的。如果买了大包装,可以分装后密封,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不买散装糕点,尤其是其中带有坚果碎的,更容易产生哈喇味儿。

    不小心吃到有哈喇味儿的食物,要果断吐出,并用清水漱口。细嚼慢咽很重要,不要还没尝到味道,食物已经咽下去了。

    不贪便宜。食品行业利润已经很透明,价格比同类食品低得离谱的,大多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