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科普 >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 正文

关于“人造蛋”

发布时间:2019-03-08 11:33

一、背景信息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由李嘉诚基金会等投资1.8亿港元的植物人造蛋,5月29日开始在香港的百佳超市出售。面对近年禽流感等疾病的威胁,港人对鸡蛋的安全性开始存疑。来自美国的Josh Tetrick通过从植物中提取不同营养成分, 研发出与鸡蛋味道及营养价值相媲美、功能相等的蛋制品,称之为“人造蛋”。Josh称,植物蛋营养价值较市面鸡蛋多四分之一,但价格仅为其一半,拟半年后拓展内地市场。该消息被内地多家媒体和网站报道转载。

  二、专家解读
  1、媒体报道的“人造蛋”是一种由植物提取成分合成的人造蛋粉。
  美国加州的Hampton Creek食品公司生产了两种产品:一种是“人造蛋”(Beyond Eggs),从豌豆、菜豆、高粱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后筛选出可以精准匹配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利用生化、食品及烹调知识与技术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这种“人造蛋”不具有真的鸡蛋形态,而是呈灰绿色的粉状产品,加水可形成类似液态蛋的物质,作为面包、蛋糕、蛋黄酱等食品加工的辅料(配料);另外一种产品是“人造蛋黄酱”(Just Mayo)。创始人Josh Tetrick生产“人造蛋”和“人造蛋黄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素食者和担心胆固醇超标的人,而是为了降低产品价格和降低鸡蛋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2、“人造蛋”的营养价值在其具体成分尚未明确之前,很难证实与鸡蛋相媲美,其安全性也不得而知。
  鸡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物学价值在所有动物食品中最高。“人造蛋”具体成分未知,声称营养价值较市面鸡蛋多四分之一,难以置信,需要进一步探讨与论证。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针对“禽流感”的问题,我国专家认为,该疾病发生的根源不在于鸡蛋,而在于鸡的养殖、流通模式等问题。鸡蛋的真假问题是质的问题、是核心问题;鸡蛋的“禽流感”问题,是大量生产中的个体问题,是可以预防和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所谓的“人造蛋”产品是否会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得而知。
  3、“人造蛋”在中国大陆市场需求有待考证。
  从鸡蛋生产的角度而言,我国是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自1985年以来,鸡蛋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鸡蛋并不是我国缺乏的食品,我国居民对鸡蛋替代品的需求较小。
  另一方面,从消费习惯来看,我国居民目前仍以煮、煎、炒、蒸等方式食用鸡蛋,且我国食用大豆、利用大豆开发植物资源食品的历史由来已久,植物性蛋白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并不缺乏,因此,此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及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产品形式等,需要通过前期市场调研。
  4、“人造蛋”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
  所谓“人造蛋”不是鸡蛋及鸡蛋深加工产品,若此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推广,不能按照蛋的生产与检验检疫要求进行审批。“人造蛋”主要由植物蛋白组成,可能与大豆素食类似,目前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果“人造蛋”欲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必须符合现行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者需要申请食品新原料审批。

  三、专家建议
  1、所谓的“人造蛋”几乎不含有胆固醇,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对“无胆固醇”产品的需求。在部分消费者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摄入较少的饮食结构下,以“人造蛋”中的植物蛋白取代部分鸡蛋蛋白,可能会起到平衡蛋白质摄入的有益作用。
  2、经过多年发展,全球(包括中国)蛋鸡产业达到了极高的生产效率。但也要注意到,一旦“人造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链,改变目前的食品产业结构。中国食品行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这场“革命”,否则可能会造成人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冲突,给传统食品行业带来严重的冲击。

本期专家: 
  刘静波 吉林大学农学部军需科技学院院长、教授
  迟玉杰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国家蛋鸡体系鸡蛋加工与品质检测岗位科学家